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落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。会议指出,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,推动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改革任务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,尤其要注重通过完善职工安置、债务处置、资产处理等政策及市场化退出机制促进化解过剩产能,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。
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去产能任务目标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,退出煤炭产能1.5亿吨以上,要淘汰、停建、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。同时要更多运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手段,有效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推动企业兼并重组、破产清算,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,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。
去产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如产业转型升级、债务处理等,更多地需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。
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由于钢铁、煤炭的价格上涨,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反复,今年的产业政策应与财政、货币等宏观政策相配合,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手段去产能。
波士顿咨询公司(BCG)大中华区总经理廖天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,过剩产能的产生本身很大原因是由行政因素而非市场因素决定的,比如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结构,尤其在煤炭、钢铁等过剩产能重灾区,地方政府“保增长、保就业”的目标导向,当然也有部分市场因素,比如需求下降、技术进步、金融危机冲击等,但如果没有以上行政因素,不会形成长期产能累积。
廖天舒认为,既然过剩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干预导致的,那么解决过剩产能也必须重点在如何减少行政干预上作文章,例如调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,减少政府行政干预,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,同时辅以市场化的手段。